找到相关内容215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义,外融新学思潮,提出了一系列复兴佛教的口号和理论,如教理、教制、教产革命等,号召把佛教从“鬼教”、“死教”中解放出来,重视现世人生,发扬大乘佛教在利他中实现的精神,以“五戒十善”为人生的道德基础...菩萨智慧花果”。又说:“是故菩提属于众生。若无众生,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”。所以,只有利他才能,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,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,这也是人间佛教的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和合众缘构建和谐 两岸携手共襄盛举——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纪实

    ”无论是眼前,还是长远来看,更应该多多培养平常心、平等心、利他之心,更应该引导人们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。在发展经济和强调伦理几乎是必然的冲突当中,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之“度”,是各种人类文明的共同...神情专注,默默为众生祈求平安福乐。紧接着,三位长老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,江苏省组委会主任张连珍、常务副主任杨卫泽共同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启幕。他们从荷花仙子手中接过净瓶,并将采印度、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147832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初证圣果,悟我法二空,利他,生大欢喜。2)离垢地,远离任何能起犯戒之烦恼,使身心无垢清净。3)发光地,成就殊胜禅定,能发智慧之光。4)焰慧地,使慧性增盛。5)极难胜地,令俗智与真智合而相应,极难做到... 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   刘立夫   晋宋之际竺道生首倡“阐提有性,顿悟成佛”,到唐代禅宗六祖慧能阐扬“明心见性,即心即佛”,顿悟成佛成了中国佛教修养学说的主流。所谓顿悟成佛,一般是指无须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功德赞叹如来,谓佛世尊难出现故,出已能成利他行故,亦能建立利德故,于他利离染心故:“我观极久远 梵志般涅槃”者,此赞世尊难出现德,“已过诸怨”者,此赞世尊利他行德,“已过诸怖”者,此赞世尊建利德,“超世间贪欲”者,此赞世尊于他利离染心德。如是四种功德差别当知。复有三种差别,谓难出现故,难可见故,建立利他行故,见者则能成就大义,成大义者,离染心故,遍一切生亦无众罪,如是众德,诸佛世尊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

    有能力净佛土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十说:“菩萨住七地中,破诸烦恼,具足。住八地九地,利益他人,所谓教化众生,净佛世界。利他深大故,一切功德具足。”(T25.419b)卷九十二说:“是菩萨得无生法忍...净土与禅》,38页。台北,正闻出版社。民国七十九值三月十三版。   [13] “利他”与“他”借用昙鸾祖师《往生论注》的概念。“‘他’之与‘利他’,谈有左右。若佛而言,宜言‘利他’。众生而言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3879035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“一切诸佛法,智慧及戒定,能利益一切,是名为菩提。其心不可动,能忍成道事,不断亦不破,是心名萨埵。”复次,称赞好法是故名萨,好法体相名为埵。菩萨心利他故,度一切众生故,知一切法实性故,行阿耨多罗三...卷二十七》对于大乘菩萨“大慈大悲”之界定归纳为:一、利他;二、力行;三、周遍;四、不歇。(注三三)大乘菩萨勤修力行“上求下化”,实是依“利他”以圆满证成“”,其中之“周遍”与“不歇”即强调菩萨之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雍正及其编著的佛教典籍

    ?他评述“真人以华池神水温养子珠,会三界於一身之後,能以金丹作无义味语,忽地翻身一掷,抹过太虚,脱体无依,随处自在,仙俊哉大丈夫也”!赞扬“篇中言句,真证了彻,直指妙圆,即禅门古德中,如此利他,...因缘   阕於雍正与佛教的因缘,特别是他与禅宗的因缘,在雍正《御选语录》前後序言中作了详细的自述,其学佛参禅的经历如下:   雍正(此时应称胤祯)少年时就喜读佛典,惟慕有为佛事?开始於禅宗常以解路...

    史原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279275.html
  • 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的定位及表徵

    求取佛果菩提,須發大誓願,歷經三祇百劫,修波羅蜜等諸善萬行,積大功德,故有是稱。可見,“大行”實即菩薩行。   而“菩薩行”者,求利他、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大行。具體來說,即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...元楊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今日聖天子設一宴,乃是功臣筵宴。有功者上首而坐,簪花飲酒。”   在大乘佛教中,以釋迦牟尼佛地位最尊,故而或認為釋迦乃一切菩薩中之上首。隋吉藏《法華論疏》卷上:“如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779430.html
  • 阿字观用心口诀浅释

    众生,利他,因兹圆满。故曰能悟。又曰:此真言诠何物?能呼诸法实相,不谬不妄,故名真言。其真言云何呼诸法名?虽云真言无量差别,极彼根源,不出大日尊海印三昧王真言。彼真言王云何?金刚顶及大日经所说...胎藏,下转也,金刚界,上转也。实两部圆融。此主理性说,故曰坐列各下转。神变者,加持之意也。惠照禅策云:上转之功德,一念 阿字,法尔满足;故一一音声陀罗尼之功德,专为下转利他化用也。其义尤精。  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1879586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变现而形成。这就是十二缘起中所说的“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识缘名色……”乃至招集纯大苦蕴———生与老死。   根据《成唯识论》说,业有善、恶、不动三类。凡属利他、带道德性的业,称为“善业”;害害他、...不断交替转化的生死相出现。   由于一切众生无明常时现起,无有间断,所以我法执著也就因此时常现起,无有间断;由有我法执著,贪爱便生;有此贪爱,会造业感果,感果造业,作作受受,受受作作,于三界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